摆脱社恐2.0 之一:病因、药方

掌柜的掌柜的 走出社恐 2.0 2019-04-01 2746 0

摆脱社恐2.0 之一:病因、药方

最近一直想写点什么,但又不知如何下笔。从3月份建立公众号到现在,已过3个多月。期间陆续接待了数十位咨询者,形形色色,各种类型都有。有轻微的社恐,也有严重到抑郁、自残的社恐,脸红恐惧,口吃恐惧,焦点恐惧,自闭,极端...


所谓见多识广,这些期间也让我对社恐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。意识到我之前的所谓“摆脱社恐六部曲”虽然整体逻辑、思维无误,但还是过于笼统,片面。没有直击某些关键要点、痛点。介于此,那就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社恐吧。本系列由于篇幅问题,会有前后数篇,请大家耐心仔细的阅读。


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社恐。凡事皆有因,没有人生下来就是社恐的,必定经历了什么,发生了什么。于是有人因此而变的懦弱胆小,有人因此而丢掉了自信,有人因此而变的内向敏感,有人因此而迷失了自我,有人因此而开始过度的关注于自我...


不管发生了什么,经历了什么,尽管时光飞逝,记忆犹新。有人难以释怀,有人还在遭遇。明明知道它的存在,却又无可奈何,赶不走,打不跑。如心魔,似梦魇。特别讨厌目前的自己,讨厌挥之不去的焦虑感,讨厌如影随从的心悸、恐惧,讨厌自己的自卑、懦弱...


问题到底出在哪?或许之前我还不够格回答这个问题,但是请相信你们敬爱的掌柜的。目前没有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,而且适用率99.9%。


答案是:过度的关注于自我


这么简单而烂大街的答案?


是的,真理往往很简单。但是如何分析与理解它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
先举个例子,当你感冒发高烧的时候,还有没有心思去吃喝玩乐呢?我相信凡是经历过的人,答案肯定是否定的。为什么?其实这是人或者动物的自我保护机制。身体有病了,为了保护本体,潜意识会使你全身心的意识到这个病,关注于这个病,直到康复为止。


知道了这个道理,我们再来看社恐这个“病”,毫无疑问,它确实种病,至少是心理疾病。按照人脑默认程序,意识到自己生病了,潜意识开启了自我保护机制。会让你无时无刻不再关注这个病,并想方设法去治愈它。


但是,这个病又不是一般的生理疾病,比如感冒、发烧、受伤、身体器官疾病。而这个病是心理疾病。病因是由于过度的关注于自我而导致的。现在,聪明的你有没有意识到问题与矛盾所在?


如果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或者理解其中逻辑,请再仔细多看以上文字。如果已心领神会,那么,就不要再过分的关注于自我了。不然会陷入无休止的循环而无法解脱。


说的这里,其实有些心细的同学又会发现一个问题,过度的关注于自我 与 过度的关注于自我的疾病(社恐) 概念是否有混淆?


我想说,对社恐者来说,二者既有重合,又有区别。但是,“过度的关注于自我”是主因,而后者是诱因。可能有点绕,你大概明白就行。


就我目前的了解面与接触面,可以说99.99%的社恐者因为“过度的关注于自我”,而陷入社恐,或者加剧了社恐。现在,我提供了答案,并解释了病理与病因。那么药方在哪,到底如何治愈该病呢? 换句话说,“如何不再让自己过度的关注于自我”?



疾病给人造成的影响很明显。因为病人在生病时身体十分虚弱,这会诱发心灵产生更加强烈的痛苦和负面感受,并造成信心崩溃,使内心如死水般消沉无力。此时,任何建议或劝说对病人都不能奏效。


由于身心休戚相关,当我们的心灵承受痛苦的打击时,身体往往更容易受之影响而虚弱不堪。


否认身体疾病和心灵痛苦之间的相互影响,也就完全否认了身心和谐一体的联系。


事实证明,一个成天焦虑不安、心事重重的人最容易落下严重的头痛病。


而经常性的情绪大幅波动、急躁焦虑的性格,也会大大增加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。


因此,有时候心理治疗比身体治疗更加重要,最好采用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,这样才能同时缓解病人的身心痛苦,收到很好的疗效。


我们能够感知的一切身体以外的事物,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它们的影响范围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然后又通过我们的影响辐射到别人身上,对更多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。有时候这些影响已经形成我们的一套惯性思维,仿佛为神经中枢打下了烙印,注定我们一生都无法逃避。


痛苦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疾病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。我们只有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,以自信坚强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,才有可能战胜无处不在的心理压力,把它对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。


比如,为了鼓舞病人的士气,我们应该兴奋地告诉他病情正在好转的消息。虽然我们过早就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结论,但目的是让病人对自己产生信心,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疾病。随着信念不断加强,他的心灵几乎不再疑惑或动摇。结果,病情果真得到好转,一天天有了明显的改善。


之后,我们仍然要持续不断地鼓励他,让他清楚康复的进展情况。直到有一天我们高兴地向他宣布:‘你已经痊愈了!’


你看,奇迹在一点点不断的鼓励之下,随着不断强化的信心和信念而诞生!


其实最有效的身心治疗方法,是引导病人通过自我心理暗示致力发掘心灵的潜力,培育心理的力量。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对‘自我’无休止的关注转移到实现心灵追求的伟大目标上来,这样他们强烈的‘自我’意识就会慢慢减少直至将之完全遗忘。实际上,人们过度膨胀的‘自我’是大部分身心疾病的直接诱因。当人们身体感觉稍有不适或者生场小病时,我们的‘自我’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其中,并固执地认为疾病是天下的头等大事,其他人应该和我们一样重视和关注,而不应该考虑其他任何事情。


为了改变固执的‘自我’思维模式,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影响方法。


我们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、可以将个人注意力转移到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伟大事业上来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自私狭隘的‘自我’感觉就会逐渐淡化,病人对疾病的关注自然会渐渐减少,最后会完全忘记臆想中的病症。在这个阶段,辅助治疗的人需要密切配合,他们要用坚定的语气告诉病人康复的好消息。当他相信自己已经痊愈时,整个身心就将摆脱疾病的束缚,获得健康和快乐。


这种方法能够削弱病人心中根植的‘自我感’,让他逐渐远离自私自利、主观狭隘的思想,把追求大公无私、服务奉献的精神境界当做自己的使命,并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。他的信念也会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人,使臆想中的疾病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
让一个人走在一条追求崇高和伟大的正义道路上,他心中将充满自信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。那些性格懦弱、犹豫不决、意志薄弱的人将逐渐来到他身边,从他博大宽容、丰富高尚的心灵中汲取温暖的火焰,驱赶心灵的黑暗。

     —— 以上摘自《影响力》源赖朝


简而言之,就是淡化自我意识,不把自己当回事


一个人,千万不能把自己当回事。不能因为自己有些成就或所谓的优势就自我膨胀,经不住他人的赞许或奉承,迷失了自我。
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
举个我年少时玩即时竞技游戏(CS)的例子,从刚开始的菜鸟玩到高手。那时虚荣心强,自尊心强,能力确实有,但是老是把握不好心态,造成有时发挥超常,有时发挥失误。

摆脱社恐2.0 之一:病因、药方

那时特爱面子,在意别人的评价。注册一个新号,刚开始玩的很自然、正常,但是玩久了大家都知道你是个高手,就会惧怕你,膜拜你。然后我也就自我膨胀了,真把自己当成了高手。于是有时玩累了,发挥失常了,就会听到人吐槽“还TMD的高手”。有时因为想保持“高手”这个身份与头衔,反而有心理压力,不能正常发挥,总之心很累。那时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解决办法就是不断的换号,这个号完出名了就注册新号,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然、正常的发挥,不心累的玩。


不过后来又过了几年,某时刻心血来潮想再玩玩这个游戏时,我的心态就不一样了。因为我已经不在乎虚渺的赞许与吐槽了,一个号一路玩到黑,自己开心就好。唯有不在于他人的看法与评价,才能正常发挥,做最真实的自己。


再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,飞人刘翔。未出名前发挥超常,所向披靡。出名之后,各种名誉与头衔漫天盖地扑来,“xx冠军”、“亚洲飞人”,这种情况下,如果真把自己当回事,自我膨胀起来。那么很自然地,他下次比赛的心理压力也是与自我膨胀程度成正比的。也就很难再正常发挥了。原因无他,只是因为心态没有摆正常,太把自己当回事了。


近些年还特别流行一个词——“捧杀”。什么是“捧杀”,百科定义为:过分地赞扬和吹捧,来达到被赞扬者变得虚荣自负或招致他人反感的目的。这招专门对付那些自尊、自大、虚荣、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。


其实放眼浩瀚历史,有太多帝王将相、英雄豪杰都是被这样玩残的,夏桀商纣,周幽齐湣,白起、项羽、韩信、关羽、蓝玉、胡惟庸、解缙、褚英...(他们的故事有不了解请自行百度)

摆脱社恐2.0 之一:病因、药方

放眼当代,演艺圈、主持人、明星抑郁症高发,因抑郁而自杀的也不在少数(特别是韩国演艺界)。什么原因?原因就在此。除了少数有其他原因外,大都是过度的关注于自我,然后经意与不经意间被人捧杀,经不起崇拜,经不起毁谤,完美主义,迷失自我,抑郁,自闭,想不开,跳不出,自我解脱...

摆脱社恐2.0 之一:病因、药方

当然他们也是最有资格把自己当回事,自我膨胀的人,因为他们大都有颜值,有才华,有身份,有地位。但是,即使如此,都承受不了由于过度关于自我,太把自己当回事,而引起的一系列身心疾病。何况是一般人呢?


当然,他们当中也有很多聪明的,了解这个道理的。不过他们大都是从底层摸爬打滚出来的,少年或青年的苦难、坎坷的经历让他们的心智成熟很早。他们了解这个世间真正的苦痛,他们的下限很低,他们变的不再矫情,而且很务实,很坦荡。他们从不耍大牌,接人待物很平易近人有温度。他们会穿着八字托自己出去买菜,而不是派遣保姆阿姨。他们出门最多戴个低檐帽、配个眼镜,而不是香车宝马,保镖环顾。总之,他们很低调,他们很有自知之明。他们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戏子,不是什么明星,巨星,电影艺术家。离开了那个舞台,自己就是个普通人。演戏也只是自己的工作,养家糊口的活儿而已。其他的一切虚名与头衔都是身外之物,在意那些真的会很心累,也完全没有必要。

摆脱社恐2.0 之一:病因、药方

说了这么多好话,到底这些人是谁呢?比如亚洲首富李嘉诚,比如香港明星周润发、周星驰、刘德华,比如内地的明星葛优、徐静蕾、陆毅,歌手李健,等等。其实也有不少因为人生太顺利,而到中年迷失自我,得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。比如最近闹得比较热的小崔,他能自我感悟与解脱出来,一定很不容易。


以上结合自我经历、古人故事、当代名人、演艺界艺人,向你多维度阐述“过度的关注于自我”、“太把自己当回事”的后果。相信聪明且悟性高的你,一定会有所启发,有所感悟。我想我道理说的已经很直白了。所谓学以致用,知行合一。如果还觉得道理我都懂,就是不知道如何做,或者就是不想做,那我也没办法了。


不把自己当回事,那把自己当什么呢?由于篇幅限制,请看下期内容:


摆脱社恐2.0 之二:人生使命


版权声明

除非另有声明,本站文章皆为掌柜的原创。
欢迎分享转载,注明来源迷途旅店即可。

喜欢1评论已闭